車行在邙山和伏牛山夾持的國道上,。有時又駛進盤繞的山路。來來往往穿過集市,,聽著牛牟,,看著紅柿滿樹,蘋果如山,。兩天來,,從窄口龍湖到秦函谷關(guān),再到黃帝鑄鼎原,。我們在歷史與現(xiàn)實中穿梭,。在古樸與現(xiàn)代、遺跡與新潮中游弋,。在峰巒瀑布與湖水,,在色彩物象與風云以及傳說、窯洞與屋舍中漫步,。我所看到的不僅是終南山,、伏牛山和邙山以及她們所懷抱的龍湖的山光與水色。不僅是沿路仆來的傳說,、民情,、風俗,。而且還有先民們在遙遠的時空,在這片土地上為了生存和繁衍開山劈嶺,,祈水求水,,創(chuàng)造燦爛文化的業(yè)績。歷史的遺存已經(jīng)所剩無幾,,但它們的人文內(nèi)涵卻震撼我的心靈,。給我以許多感觸與遐想。這一切如同夢幻隨著行云流水在我眼前匆匆而過,。又在腦際悄無聲息的留存下來,。
第一天,我們的游艇游弋在龍湖上,,一次環(huán)繞仍不能盡興,。游艇又在夕陽的余暉中再環(huán)繞一周。走下游艇,,我們已經(jīng)不愿再返回城市住進賓館,。而執(zhí)意留在湖濱的窯洞賓館住宿。
當我躺在雪白整潔名為“玉絜冰心”的窯洞中時,。外面天色已黑,。我在軟床上輾轉(zhuǎn)。感到在夜幕低垂的時候,,有著一種異樣的感覺,,我仿佛感到已和這座山融在了一起。寬敞的窯洞深入大山的肚腹,,讓我感受到在大山的腹內(nèi)特有的溫馨暖意,,感到在這山中遠離喧囂后所獲得的靜,甚至能感到大山在清新的空氣中安詳?shù)暮粑?。門外的夜一定是漆黑的,,而風一定是輕柔的。現(xiàn)在龍湖一定沉入了夢中,。此時我的肉身感到放松后的舒適與輕軟,,在這天籟俱寂的時候,我完全處于虛幻之中,。想起白天在龍湖上的游弋和在明天就要進入遠古和秦漢的時空,,我覺得在這普通的窯洞中,我正處于歷史與現(xiàn)實的臨界點上,。不能入眠的我,,眼前有窄口龍湖的現(xiàn)實與明天的歷史同時呼嘯而來。
野菊花開在山間,、草叢、石縫之中,,開在農(nóng)家,、屋舍和窯洞四周。它的花金燦而濃香,。把山染得一片金黃,。我們走進窄口的車子在柔腸般的山道中盤旋,一忽兒躍上山洼叢樹的頂上,,一忽兒隱入巖樹的濃蔭,。野菊花陪伴了我們一路。它的花香也陪伴了我們一路,。當龍湖的水還在大壩后的群山中蕩漾的時候,,我們的心卻已經(jīng)循著野菊的馨香來到了她的岸邊。
來到龍湖,,在掛滿半山紅葉的碼頭,,我們登上游艇。放眼四望,,秋日的群山好像執(zhí)著的守望者,,對這龍湖之水滿含深情。它們肩挨肩,、膀靠膀,,環(huán)繞在龍湖的岸邊。暖陽下,,龍湖岸邊的眾山草木葳蕤,,草色濃艷。深秋的草和樹的綠色,、黃色、褐色與山體偶爾露出的銀白和褐黃交混在一起,,如同一副漫卷的畫卷,,在群山的山坡、嶺脊,、巒丘和懸崖中起伏,、平緩、陡峭和突兀,,用它富含變幻和光影的色塊暈染著山的胴體,。山峪中那一簇簇的綠樹更如畫幅中的濃筆,散漫而又凝重。在湖之南,,遠處山坡上時而會有黃櫨在陽光下舉起一樹火紅,。而嶺脊上的遠樹則如梳齒在梳理著藍天。北面的一排群山交錯著峰尖,,鋼藍色的峰尖向一邊傾斜,,排列成一段奇異的鋸齒,仿佛在不停地鋸著藍天,。這情景立刻讓人想象,,這滿湖的碧水莫非是從那里鋸落的翡翠。滿目是一幅幅油畫,,游艇每調(diào)轉(zhuǎn)一個方向,,油畫就換一下風景。每一處水灣都顯得空靈,,每一處懸崖都顯得剛烈,,陽光處顯得明媚,而在山陰處不僅顯得優(yōu)雅,。而且它的綠色更加濃重,。山影倒映入水,使草色與碧水連成一片,。那里靜而神秘,,引起我們無盡的遐想。
龍形的湖水在群山中向西,,游艇后拖起一條寬寬隆起的水道,。伸進山峪的湖水,如同一只只龍爪,。我們來到桂花峪,,游艇向峪口靠近再靠近。這時一位當年龍湖的建設(shè)者顯得異常的激動,。她一手扶住欄桿,一手指著遠方的水灣說:”這里,,就是這里。我就住在桂花峪的桂花村,。當年這里多么缺水啊,,家家吃的是紅薯和雜糧發(fā)糕,喝的是蒸發(fā)糕的水,。那時真想把水庫早點建成啊”“在工地我們四個人睡在一個小窯洞的地鋪上,,像四個鍋貼,緊貼在一起,。翻一下身都要按口令一起翻,。早上上工要走幾里路程,,然后爬到躍天寨的峰頂一車車的取土,再順斜坡飛跑著推到山下,一層層堆起大壩,?!?/div>
順著她所指的方向望去,今日的桂花峪已經(jīng)蕩滿了湖水,,而桂花村則早已淹在了湖底無跡可尋,。幾個窯洞開在山的半坡。那是當年建設(shè)者在寒夜中住宿的地方,。一孔孔窯洞向游人們張望著,,仿佛在娓娓的講述關(guān)于龍湖的故事和傳說。桂花嶼的深處如今只有桂花瀑布掛在峪口內(nèi)的山腰,,它如一匹光華的銀簾垂掛著,,銀流跌宕、飛花濺玉,,在綠樹的掩映之中,,讓人看到“奔流下雜樹,灑落出重云”的意境之美,。
當年這里實在是過于干旱了,,有民謠這樣唱道:“澗水流淌千萬年,弘農(nóng)嶺上是干原,?!碑敃r,種地只能靠天,,吃水只有旱窖積攢的渾濁雨水,。在高山上能夠有一泓滋養(yǎng)人口的湖水。這恐怕是人們夢中的奢想,。今天我們不能知道那個關(guān)于水的夢想傳遞了多久,。也許傳遞了一代又一代,也許更為久遠,??晌覀儏s知道當要決定在這里修筑窄口水庫的時候。二十萬靈寶的農(nóng)民干部和知青,,就一躍而起,,匯聚成浩浩蕩蕩的水利大軍,來到這個能夠攔聚山水的窄狹山口,。矢志不渝的要攔蓄洪水,驅(qū)除旱魃,,改造家園,。
此時,,游艇在湖心疾駛。龍湖水在我的眼前閃閃的掠過,,遠處山前的水面上波光粼粼,,晚霞的七彩染透了凝固似的云朵,云水相映顯得更加艷麗,,而我們頭頂?shù)耐咂苿t如鎧甲的鱗片透出冰晶般的銀光,。夕陽在眼前耀眼而紅艷。我陶醉在龍湖的山光水色之中,,仿佛看到當年那紅霞映旱塬,,萬民斗志高的景象。那時,,在這狹狹窄口內(nèi)的寬闊峽谷之中,,一條細若柔腸的弘農(nóng)澗河曲曲彎彎的流過,在從一九五八年開始的十五年中,,特別是冬春時節(jié),,從五畝鄉(xiāng)到窄口一帶都會看到紅旗招展、人聲鼎沸,、锨舉車飛,、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面。而在十五年之后,,在那個缺乏機械,,全憑人拉肩挑的條件下,在這干旱了數(shù)千年的山山嶺嶺之中,,靈寶人民硬是建成了全省最高海拔山頂水庫的窄口大壩以及主溢洪道,、泄洪洞、發(fā)電站,。把一個高峽平湖展現(xiàn)在世人面前,。
這里是弘農(nóng)澗河的一個窄口,這里曾是山水宣泄的通道,。
而如今,,在我們游艇的前方是已經(jīng)加固加高,并且實現(xiàn)了現(xiàn)代化管理的龍湖大壩,。這里經(jīng)過新的建設(shè),,已經(jīng)成了生態(tài)旅游景區(qū)。一個夢想,,一個關(guān)于水的夢想在一個民族的藍圖上正一個個實現(xiàn),。
而一個靈寶的夢,一個在窄口關(guān)于水的夢,。我將怎樣向前追尋,。
二
明天我們就要到秦函谷關(guān)和黃帝鑄鼎原去,,因此,我們執(zhí)意要在夜幕降臨前趕到大壩前拍照,。盡管那時的光線會比較暗些,。但我們斷定,由于這里的空氣是濕潤的,,加上湖面的反射,。微暗的光會讓龍湖更有柔情,顯出夢幻之美,。
其實,,龍湖的黃昏和他的夜晚就是一個夢境。一個歷經(jīng)數(shù)千年凝結(jié)的美麗夢境,。但它的今天無疑是前人的夢,。而如今它在我們眼前卻是那么的真實。只不過在黃昏它會顯得朦朧,,而在夜間它又會在夜幕中顯得神秘,。我們在黃昏出游,就是要走進這個夢境和幻影之中,。
在曲折的路上我們借著傍晚的天光,,穿過松林、竹園和月季園,。終于在太陽還掛在山尖的時候趕到了壩頂,。大壩如同一條銀灰色的巨龍橫在兩山之間。垻的北端是躍天寨,,而南端卻是一峰高聳,、直插云天。這峰據(jù)說還沒有命名,。從上向下望去,,壩前峽谷中的樹木如洶涌的綠濤向遠處滾滾而去,而在它的另一面則是墨玉般的深深龍湖,。從躍天寨的山頂有風把黃葉吹向垻下,,一只晚歸的鳥拼命地在黃葉前飛翔。漸漸地它消失在暮靄之中,。
我們轉(zhuǎn)向湖水一面,,向西望去,,龍湖上籠罩著薄薄的柔光,,它那龍形的湖面似乎正在群山中游動,。而在水天之間的波光山影,、暮云霞彩都籠罩在氤氳的朦朧之中。遠處,,只有一束陽光從山后斜射在一個駝峰似的山巔,,把它映得金黃,。這是今天的太陽對龍湖的最后一瞥,。龍湖正在落下它的夜幕,。
女作家情不自禁的一級級走向壩下的水邊,。在湖岸邊她揀了幾塊彩石,,摘了一束野菊,。又迎著落日的余暉和湖面閃閃的粼波,。蹲在被水拍打的臺階上,,側(cè)身撩起了湖水,。一下一下又一下,,她愜意的向我們微笑,也要我們下來撩水,。也來感受此時湖水的溫暖,。一種詩情在湖邊蕩漾開來,,人與自然在恬靜與憧憬中悄然融合。
南山朦朧的山峰上有一條棧道向天上伸去,,弧形的湖岸邊有花樹在輕拂湖面,。剛剛還是微暗的天空,凈得連星星也沒有,??墒?,當我們無意中仰起頭來,,卻驀然看到在南峰背上露出了一輪圓月,。那月,,圓潤而晶亮,如同剛剛在湖水中洗過。她的身邊沒有云,,也沒有星星,。顯得矜持,高潔而嫻靜,。群山在傍晚的天光中仰望著她,。龍湖水如同她的明鏡,讓她左右顧盼,。此時,,我在想:人啊,在被無奈的城市生活,,無謂的瑣瑣碎碎羈絆著的時候。多少人在期盼,,怎樣才能求得一個心靈的安靜,。在這種靜中求得寬闊吶。哪怕是一個短暫的夢想,。而此時在這傍晚的龍湖之畔徜徉,,不正是他日思夜想的夢嗎。
皎月在慢慢的升起,,四周靜寂,,能聽到同伴的呼吸之聲,。能感到湖水的靜,高山的靜,,草木的靜。在這種靜中有大自然的心跳,,有我們將身心融入大自然的感覺,。我想就是這里了,,就是這個時刻了,。我們享受到了在城市無法尋覓的靜美,。這種自然的靜謐,,沒有也不需要華彩,,不需要喧聲,,不需要物欲的刺激。它是大自然的天美,,是一種深藏的賜予,,是我們渴望的本真的心態(tài),。這種靜,蘊藏在山水和湖光之中,,只有你置身其中,,才能感受到它的幽深和凝重,。此時我感到龍湖的水,,靜泊在我的心里,。
在我們的回程中,,壩頂已經(jīng)華燈初燃,。我們一行人的斜長身影在壩上交錯移動。壩頭的南峰在更濃的暗中襯著天幕并在藍空印上了剪影,,明月峻峰,,幽藍夜空。恰如大地高舉的一只巨掌,。此時,,圓月剛好上移,此情此景,,詩意濃染,恰如一只巨掌把皎月高高擎起。這真是詩一般的境界啊,。陪同的導游說南峰至今還沒有名字,。我說:“你看此時的情景,正好讓我給它命名:擎月峰,?!蓖閭冄鲱^望著那輪明月。又說:這名字好,,真有詩情畫意,??晌腋械竭@只擎月的巨掌更是一種象征,,象征著靈寶人在把以辛勤勞動創(chuàng)造的幸福與美好,向世人奉獻,。而這不正是靈寶人千年的夢想嗎,。
三
就要離開大壩了,可我們還是不肯離去,。悠然的在華燈如銀的壩頭徘徊,。我感到我站在這個窄窄的山口,如同站在一個歷史的窄口,,在同時向現(xiàn)實和歷史窺望,。這里是靈寶人實現(xiàn)夢想、改變命運,、改變歷史,,實現(xiàn)又一次命運轉(zhuǎn)折的山口。它吸引著我匆匆的,,從現(xiàn)實到達過往的歷史,,到達一個個故事傳說。
一切都是因為水,,今天這個窄窄的山口之所以是人們心向往之的地方,是因為它鎖住了一條水的蛟龍,,為了這一泓湖水,,在歷史上,在這千山萬豁之中有多少渴望和夢想啊,。此時,,龍湖已經(jīng)靜睡。一個關(guān)于龍的傳說閃過我的腦際,。
人們說,,提起龍湖就不能忘記五畝。不能忘記和五畝相關(guān)的盤龍,、抬頭,、躍天寨。
我們站在壩頭,,任月光的銀輝傾灑,。我想象著那條巨龍從天而降,,它盤繞著占據(jù)了五畝的地方。它抬起頭來行云布雨,,營造了一個龍湖,。然后躍向云天,從此離去,。我驚嘆靈寶人的浪漫想象,。即使一個夢想也要讓他驚世駭俗。一條龍盤起來有五畝之大,。普天之下何處之有,。但任何傳說都是理想和夢想的寄托。歷來龍的象征都是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牧草豐茂、生民康樂,。由此可知靈寶人對于水的渴望是多么的強烈,。在他們的想象中,那可以行云布雨給人帶來甘霖的龍也要讓他如山似嶺,。但這畢竟只是一個夢想,,它只能在千年的干旱之中讓故事在龜裂的土地上流傳。
其實,,關(guān)于五畝的傳說還有另外的版本,。在馳過五畝的旅途上。一位老者講了另外一個關(guān)于五畝的傳說,。這個傳說又是與天下類似的傳說相反,。他說的不是慣常的王莽趕劉秀,而是劉秀趕王莽,。故事中說漢末的王莽新朝已是內(nèi)外交困,,王莽不能剿滅劉秀的義軍,反而被劉秀坐大,。劉秀反敗為勝,,到處追趕王莽。王莽逃進深山,,來到窄口的前面,,看看劉秀追近了,王莽便搖身化作一條五畝大的巨龍,,他要擠進窄口里面的龍湖藏覓起來,。可是龍頭進了窄口,,龍身卻不能進去,。正在掙扎之際,,被劉秀趕上揮劍斬下了龍頭。立刻龍血濺上了南山,,把半個山染得血紅,。這面山我在游艇上見過,它的確是上半山的巖石灰白,,下半山的巖石殷紅,。那殷殷紅斑,好像在印證著這個傳說,。在龍文化中,,龍的形象體現(xiàn)了融合、生福,、諧天,、奮進的精神。這個傳說不僅有人們關(guān)于在這里有一個龍湖的夢想,。而且劉秀和王莽,,在傳說中是兩條龍的化身。在他們追追趕趕的傳說中不是也飽含著百姓們除惡揚善天下太平的祈愿,。
我們身邊的躍天寨,,已經(jīng)隱入了暮靄之中。它的山前有一池線菊,,如今正開得燦爛,。這山是巨龍飛躍升天的地方,我遠望著它滿山的蒼翠林木,,遠望著它那已經(jīng)被削平的山頭,。我沒有想象巨龍騰云化雨的景象,而想到了當年修建窄口水庫的勞動大軍,。他們要在這里削平山頭,,取土筑壩。攔蓄山水,。從山頂?shù)缴较拢瑒趧哟筌娔缃吁?,匯成一條斗志昂揚的洪流,,躍天寨的萬木此時在我眼前幻化成了紅旗飄飄,人流如瀑,,歌聲嘹亮,,車水馬龍,看不見首尾的巨龍,。這是一條真正修起龍湖的巨龍,。它在十五年的歲月中經(jīng)歷無盡的艱辛,,修筑了一個真正蓄起碧水的龍湖。他們終于實現(xiàn)了自己的夢想,。這條龍的名字就叫靈寶人民,。
此時,龍湖在我的心中已經(jīng)不再是一個夢想,,而是一個被實現(xiàn)了的夢,。我感到這個夢是悠長的。但 它的源頭不在這里,,我還要追尋,。
四
來到這里已經(jīng)是靈寶之行的第二天了。這里是一個舉世聞名的關(guān)隘——秦函谷關(guān),,從這里可以西望長安,,東達洛陽。當年,,關(guān)內(nèi)的八百里秦川與關(guān)外的列國被秦嶺的終南山阻隔,,只有這細如咽喉的函谷小道可以通過。而今已經(jīng)看不到關(guān)道上當年車粼粼馬蕭蕭的景象,。高大的立身老子雕像金光閃閃迎面矗立,。雞鳴臺上不時有宏亮的雞鳴聲從松林中傳來。一位老人蹲在松樹之間正出買兩袋靈寶干棗,。另一位婦人也在等待有人來購買它堆在方桌上的香燭,。和所有的景點一樣,真正的古跡并沒多少,,但景區(qū)的范圍卻大如城郭,。在這里我最感興趣的是函關(guān)古道和太初宮。因為來到這里我最想找到的是老聃寫出《道德經(jīng)》的書房,。但我知道這是不可能的,。我想至少也要找到老子著經(jīng)的遺址。幾經(jīng)輾轉(zhuǎn),,我還是看到了一通珍貴的元代碑文,。它就立在當年關(guān)令尹喜的老宅、后來的太初宮的東側(cè),。這通撰立于700多年前的巨碑告訴我們,,這里就是老子著經(jīng)的地方。如果把它還原一下,,回到老子著經(jīng)的書房,,那就是太初宮—天寶觀—太初觀—尹喜宅(即老子著經(jīng)處)。碑是元大德四年九月所立,。碑下的石龜把頭深深縮進胸腔,,體現(xiàn)了道家內(nèi)斂不爭,、不事張揚的文化思想。我撫摸了一下石碑,,心想:這里曾經(jīng)是產(chǎn)生“無為而治”思想的地方,,老子要人們?nèi)プ非鬅o為而清凈的境界然后西去不歸,但是世事萬變,,他走后的世界卻從來也沒有清凈過,。數(shù)千年來這里卻最是戰(zhàn)事頻繁。從周武王伐殷到清末辛亥革命的張鈁出關(guān),,再到最終阻擋住日寇鐵蹄使他不能入關(guān)的血戰(zhàn),,大大小小數(shù)十次著名的征戰(zhàn),無不在這里留下刀光劍影,。
一個名叫比爾-波特的美國人早年來到這里,,他曾經(jīng)深入函關(guān)古道。后來他在《黃河之旅》一書中有這樣的描述:“它南起終南山,,北止黃河,。全長十五公里,溝壁至少五十米高,,一些地方寬僅兩米,。只能容下一輛牛車?!绲年柟庀?,里面仍是黑森森的?!贝藭r,,我登上關(guān)樓望去,只見樓臺和臺階上的人們來去匆匆,。卻很少有人走近這條古道,。一匹帶著鞍羈的紅馬,長鬃低垂,,在小道的入口處悠閑地甩著尾巴,。好像它也在百思不得其解,為什么今天的人們忽略了這千年古道,。
在函谷關(guān)前,,我還是看到了龍湖的身影。它如一條游龍,,波光瀲滟,水勢浩浩,。不知它是順著那條河道而來,,忽然就顯身在關(guān)樓之前,。它如今是一條河流,被引到這個古關(guān)之前的風景區(qū)內(nèi),,它在關(guān)前倒映著終南山不見邊際森然如同城墻的身影,。它的水波回環(huán)在九曲橋下、老子像前,。一路上閱讀著書有《道德經(jīng)》全文的長墻,。我想在遠道而來的龍湖水之前,在這道長墻上五千言經(jīng)典中,,最引起注意的一句當是“上善若水”了,。這應是老子關(guān)于道德審美中的哲理名言。以水喻善,,是對水的本質(zhì)理解,。當水被人引向為人類造福的時候這水無疑也是上善之水了。龍湖在這函谷關(guān)前滋潤了一片美景,,讓人泛舟,,賞景、流連和休憩,。它的宜人的夢想,。又一次得到了實現(xiàn)。龍湖的水是上善之水,。
一個人的夢往往是短暫的,,但一個民族的夢則往往是悠長的。特別是關(guān)于生命,,關(guān)于生存,,關(guān)于生命之源——水的夢想,更是源遠流長。
車子調(diào)轉(zhuǎn)方向,,我們走向始祖黃帝,,走向他的衣冠冢,走向他鑄的巨鼎,,走向他的煌煌業(yè)績。
我們的車穿過一個又一個蘋果園夾持的小路,,掠過村莊旁邊一堆堆正被裝車的蘋果,。玉米田散落在更遠的地方,它們在陽光下每一塊都是綠森森的,。在兩排松樹的輕撫下,,我們的車子停在了距龍湖十多公里外的黃帝鑄鼎原。
這是炎黃民族的一處勝跡。它位于距龍湖不遠的陽平鎮(zhèn),?!妒酚洝し舛U書》記載:遠古時荊山即今靈寶境內(nèi)災情嚴重,黃帝聞訊來此察看,。他采首山之銅,,汲湖水,鑄鼎于荊山之下,。煉出仙丹給老百姓治病,。在這里,我沒有看到黃帝所鑄的原鼎,。但是,,在根據(jù)史料后鑄的三口巨鼎上,我卻看到了原始的古樸象形文字,。除了給遠古先民帶來崇敬和恐懼感的天,、地、神,、日,、月、星,、大地和山林之外,,就是那個柔體九曲的“水”字。在鑄鼎原周邊130多平方公里的土原和叢山之中,,在山之野,,在水之畔。有著50余處古文化遺址,。還有與黃帝有關(guān)的30余處地名,、村名。還有關(guān)于大禹治水的故事與傳說,。走過鑄鼎原的山門,、閣樓、碑廊和大殿,、亭臺,,望著原上的沃沃黃土。我的眼前涌動著黃帝為先民療瘟病,,助農(nóng)桑,、解萬民于倒懸的情景,涌動著大禹持木耒,,察水清,,衣衫襤褸劈山疏水的情景,。水啊,這個無形又有萬形,,既能造福又能為害的天物,。何時能讓它變?yōu)楦l恚鋵嵲缭谶h古,,在這些黃土原上,它就凝成了無數(shù)個夢想,。今天,,這些夢在龍湖已經(jīng)成為現(xiàn)實,但它卻一直跟隨著我來到古函谷關(guān),,又來到這里,。恰恰,我在這黃帝鑄鼎原就看到了這個關(guān)于水的夢的源頭,。
五
靈寶給我一個龍湖,,龍湖給我一個夢境,在兩天的旅程中我如癡如迷,,都在探尋這個夢的源頭,。來到黃帝鑄鼎原,直覺告訴我,,夢之源也許就在這里,。
不是在一方方碑文面前,不是在代表天,、地,、神的大鼎面前,也不是在祭祀黃帝的大殿面前,。而是在鑄鼎原的一片荒草和黃土面前我被震撼了,。這是一個被透空的矮墻四面圍攏的地方。這里沒有高大的建筑,,沒有華彩的雕飾,,甚至已經(jīng)沒有了供奉神靈的香火。在遠古的聲樂和舞蹈以及一陣陣呼喊之后,,在歲月和歷史的更替中,,它早已歸于黃土,歸于沉寂,,這是遠古的一個祭壇,。
人們川流不息的從我身邊走過。道旁的松樹墨綠而凝重,。矮墻內(nèi)的斑茅草如同遠古時一樣尖狹而碩長,。一如利劍,直豎而起。盛開的野菊花叢聚在一起,,依然香染秋風,。祭壇的遺址上樹著一方小碑。東邊的部分現(xiàn)出一塊低洼,。據(jù)說在這里發(fā)現(xiàn)了祭器,。祭壇是先民們心目中的圣地,是他們產(chǎn)生崇敬與恐懼的地方,,也是他們向天地和神明祈求豐收,、勝利、平安,,退去洪水,、迎來甘霖,驅(qū)除瘟疫,、迎來歡樂的地方,。在蒙昧初開的遠古。也許是水,,也許是火,,也許是一次征戰(zhàn),也許是一顆星宿在夜空的滑落,。都會引起先民們的恐懼和擔憂,。他們便會在這里聚集起來,按照原始的儀式,,頂禮膜拜,,祈禱祝愿,希望災異過去,,福祉到來,。我想在這里先民們最多的夢想和期望應該是關(guān)于水的。我想象著在久旱未雨,、禾苗枯槁的時候,。先民們聚集在祭壇的周圍,舉起他們各部落的圖騰,,攜帶各式的土盆陶罐,。以獸角當長號,以擊石敲木吹樹葉為伴奏,,進獻上他們狩獵的百獸,,山果和山花。跳起娛神的舞蹈,。山呼山呼再山呼,。表達他們對水的渴望,。讓神靈理解他們盼水的夢想。
山風從更遠的山頭吹過來了,。呼呼地掠過松稍,,那是先民們祭祀時呼喊的回聲嗎。那是先民們在旱塬上對水的呼喊嗎,。一個關(guān)于水的夢想,,我在黃帝鑄鼎原,在先民們跪拜的陣容中,,在祈水的舞蹈和歌唱中找到了它的源頭,。
最終,我又回到了龍湖,。我感到我是從一個夢境回到了把它實現(xiàn)的地方。
如今的龍湖,,常年蓄積著近兩億立方米深達六十余米的碧水,。它營造了一個水利生態(tài)保護區(qū),它灌溉著靈寶40萬畝農(nóng)田,,30萬畝果園,。它的電力讓夜晚的山區(qū)有了光明,讓地方工業(yè)有了動力,。深藏叢山的金,、銀、銅,、鋁,、鎂被源源的開采出來。靈寶的蘋果富含著龍湖的水馳名世界,。弘農(nóng)澗河兩岸成了米糧之川,。而靈寶市正如豫西的明珠,正在水繞樹綠中昂然崛起,。
龍湖,,傳說中的夢想。龍湖,,先民們的夢想,。從鑄鼎原的祭壇到我眼前的窄口,這個夢已經(jīng)延續(xù)了數(shù)千年,,而它在我們的時代,,在靈寶人民的雙手中,已經(jīng)不是夢想,。
2012-11-6 于洛陽書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