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古思今昭平湖 作者:朱華科
一
在魯山西部生活了三十年,,散落在深山中的人家早已使你習慣,層層梯田豹紋般懸在山嶺上,。一個庭院:主房,,廂房,,院落,雞舍,,牛棚,,建在高低跨度幾丈的山坳里。院子旁一棵大樹,,院子外一叢翠竹,,一眼水井,一盤石碾,。生命便可以在這里繁衍,。這人家如蠻荒的自然中的一朵美麗的花,讓遠道而來的人驚嘆不已,。你會以為這就是人與大自然的邊界了,。不料,再往山的深處走,人家會不斷地出現(xiàn),。于是,,驚訝變成了感嘆: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水有多高,,人家就有多高。這些人家,,大都有一個幾乎完全相同的逃荒避難的故事,,訴說著祖先遷徙與繁衍的苦難,掙扎,,勇敢與智慧,。
魯山似乎是個天然的避難所,。八百里伏牛山,,乘秦嶺之勢從千里之外奔騰而來,到這中原的魯山漸行漸止,。因這大山,,魯山一帶成了中原的邊陲,雖有五千年的文明,,卻難以成為區(qū)域中心而自大,。春秋戰(zhàn)國時,這里忽而東屬鄭楚,,忽而西屬晉秦,。地域的原因,魯山,、寶豐,、郟縣和宜陽成了遠近聞名的匪鄉(xiāng)。動蕩年代,,土匪是另類的難民,。
沙河南北接納萬道泉溪。一泉成一溪,,一溪一世界,。逃荒者一擔兩筐,拖兒帶女,,沿著沙河逆水而上,,向山的深處進發(fā)。一條沙河,,無數條支流,。支流又有無數條小的支流。逃荒者逆著這一條條水路尋找自己的世界,一直走到沒有人煙處,,放下肩上的擔子,,這小溪這山谷便是家園。一朝朝,,一代代,,一批批逃荒者源源不斷地在魯山的深山中拓荒。這里雖然土地貧瘠,,但一塊石頭四兩土,,可長五谷雜糧;山民們種柞養(yǎng)蠶,,可織布成衣,;野生山韭、木耳,、猴頭,、拳菜、可做菜蔬,;野生的靈芝,、蝎子、柴胡,、山藥,,可健身強體。無論你來自何方,,無論你高貴或是卑賤,,魯山的山水都會接納你。
二
將近四千年時,,魯山迎來了歷史記載的第一位避難者,。《史記·夏本紀》云:孔甲立,,好方鬼神,,事淫亂。夏后氏德衰,,諸侯畔之,。天降二龍,有雌雄,,孔甲不能食,,未得豢龍氏。陶唐既衰,,其后有劉累,。學擾龍于豢龍氏,,以事孔甲??准踪n之曰御龍氏,,受豕韋之。后龍一雌死,,以食夏后,,夏后使求,懼而遷去,。傳說劉累生下來,,兩手手掌中各有一個特殊的紋飾,看上去分別像“卯在田上”的“留”,,和“系在田下”的“累”(先秦時“留”與“劉”通用),。劉累家人認為,這種胎記是神的暗示,,因此就把這位新出生的圣嬰取名劉累,。是佞臣的故意挑撥?還是劉累自己好奇,?還是高傲的他,,有意想捉弄一下孔甲?謎一般,。他把死去的雌龍烹給孔甲吃了!而孔甲竟然沒有滿足,,又向他要這鮮美的龍羹,。劉累害怕了。他避難到這中原邊陲,。從朝廷到鄉(xiāng)野,,他不再是皇帝恩寵的豢龍氏。他自名“邱公”,,在沙河上游風景秀麗的水口山前,,依山傍水,筑城而居,。這世上沒有不透風的墻,,也沒有不知去向的人??准字浪隰斏奖茈y,,居然沒有興師動眾追究他。劉累也坦然得沒有再逃難到別的地方去,。同樣奇怪的是,,孔甲崩殂以后,,劉累也沒有離開魯山,離開邱公城,,重返朝廷,。人生中,一個也許并不是他自己的過錯,,讓他把自己定在這個叫“邱公城”的地方,。他大約在此生活了八十年?;谧??贖罪?抑或由此伊始就大徹大悟,?
邱公城是劉累的避難地,,也是劉氏的發(fā)祥地。劉累后七十四世,,劉邦起于沛,,建立西漢政權。其后二百年,,光武帝劉秀,,在魯山邱公城筑臺祭祖,招兵買馬,,粉碎外戚王莽的陰謀,,建立東漢政權。
三
沒有山的孕育,,就沒有水,,沒有水的孕育,就沒有人,。伏牛山和外方山孕育了沙河,,沙河孕育了兩岸人民。
沙河出堯山而成勢,,向東流百里,,出邱公城水口山而入平原。在堯山的懷抱里,,沙河上美瀑俊潭,,不可勝數。水聚為情,,瀠洄不去,,眷顧不舍。再澇不溢,,再旱不竭,。一年四季,,飲牛羊,灌溉莊稼菜蔬,,浣洗衣裳,,濯洗手足??M繞的河水一旦沖出山的阻攔,,便一路歡歌,東流而去,,出邱公城的水口山,,進入平原,浩浩蕩蕩,,匯入淮河,,歸大海。
然而夏季汛期到來,,暴雨如注,。堯山落差兩千米,沙河的無數支流,,河道直陡,,匯流快,水位高,,沖擊大,。山民稱其為“牤牛陣水”,亦有稱其為“趕壩水”,。常是幾十里,,甚或十幾里的山下是響瓜晴天,山上滔滔洪水卻不期而至,,每年沖走人畜之事不斷發(fā)生。而安徽阜陽的《班草湖民謠》更是唱道:
班草湖內窮人多,,
不拾柴草不燒鍋,,
爹也忙,娘也忙,,
天黑忙到大天亮,,
打條蘆席換口糧。
爹也盼,,娘也盼
只盼淮河不泛濫
有朝出個大救星
治好淮河萬民安,。
落差僅有十五、六米的淮河中下游,,水災頻繁,。上游北方的洪汝河,、沙潁河洪水入淮河干流時,與南方的史灌河,、淠河洪水相遇,,常在淮河中下游形成特大洪水?!妒酚洝沸稳莼春樱骸笆幨幒樗咸?,浩浩懷山襄陵”。
“為語堯山東逝水,,出山要比在山清”,。公元1956年,隨著“根治淮河”號召的發(fā)出,,邱公城及周圍數萬群眾舉家遷移,,數萬民工從四面八方趕來,寧靜的招兵臺,,再現(xiàn)昔日光武帝招兵買馬的熱鬧情景,。數萬名民工在沙河的出山口前,肩挑背扛,,戰(zhàn)嚴寒,,斗酷暑,風餐露宿,,披星辰,,戴月光,不分晝夜,。春去秋來,,歷時三載,橫斷沙河的堤壩建成了,,招兵臺水庫開始攔洪蓄水了,。40平方公里的湖面一望無際,煙波浩渺,,水天一色,。湖內水中有山,山中有水,。湖心寶島金山環(huán),,芳草萋萋,綠樹成蔭,。泛舟水上,,仰覽青天白云,遠眺連綿群山,,俯瞰碧波綠水,,雄渾蒼茫,。湖水四周峰巒疊翠、鳥語花香,,沁人心脾,。游者追古思今,神游其中,。
如今,,汛期的沙河,變兇悍為溫馴,。水庫防洪,、灌溉、發(fā)電,、養(yǎng)魚,,與民為利。招兵臺水庫亦更名為昭平湖,。而滄桑四千年的邱公城卻永遠沉睡湖底,。
四
浩淼的昭平湖湖心,佇立著兩尊巨石,。那是一對善良的姑嫂,,在千萬年的尋覓。
嫂嫂和小姑在泛濫的洪水中尋找婆婆,,尋找那個打她,、罵她,永遠不滿足她勞動的婆婆,。尋找那對讓嫂嫂挑水路上永遠不能停下腳步,,永遠不能歇息的尖底桶。
嫂嫂的苦難從人間傳到了神的世界,,白胡子老人騎著馬來看望她,。那馬也喝干了嫂嫂的三挑水。嫂嫂似乎有無窮的力量,,無窮的善給任何人,,可惡的人和素不相識的人。
神向她伸出援助之手,。白胡子老人順手把自己的馬鞭給了她。她將信將疑中接受了神的恩賜,。從此,,她解除了奴役的痛苦。
婆婆察覺了,。她不明白馬鞭的來路,,但她堅信,,她自己的權威不允許受到任何挑戰(zhàn)。神發(fā)怒了,。隨著那馬鞭被婆婆一抽,,水缸里的水無窮無盡的向外翻涌。在神的意志面前,,老婆婆的權威顯得那么不堪一擊,。嫂嫂的屈辱剎那間隨著婆婆一起被洪水卷走。
可善良還存在心里,。嫂嫂和小姑在滔天的浪濤中尋找婆婆,。在神的愛里,閃耀著人的愛的光輝,。
五十年的昭平湖,,與千萬年的姑嫂石,相得益彰,,水為石生耶,?石為水生耶?
正史里,,舜無慈父而孝行,。邱公城這化外之域的人民也許讀不懂。他們也許還說不清二十四孝,。但邱公城鐘靈毓秀,,邱公城的子民有自己的二十四孝。
天地洪荒,,使這對善良的姑嫂站成千年的石頭,?
抑或一顆素樸的詩心,將這兩尊巨石演繹成一對神靈的姑嫂,?
抑或四千年前邱公城已經教化初成,,其功邱公乎?
追問多余了,。
這部動人心魄的自然之書,!
這天地鴻蒙之初的初人!
這自然之子,!
千年的佇立,,千年的尋覓,跳動了千年的滾燙的心,!